北京,11月27日(新华社)——据深空探测实验室周三报道,中国计划于2031年左右完成火星样本采集并带回地球,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寻找火星生命迹象。
中国计划通过天问三号任务实现这一目标,预计在2028年前后进行两次发射。任务将通过一体化操作完成着陆、样本采集及样本返回,其中着陆点也将作为样本采集地点。
实验室科学家,包括任务首席科学家侯增谦和总设计师刘继忠,在《国家科学评论》11月刊的一篇文章中勾勒了其探索策略,涵盖“在哪里采样”、“选择什么”、“如何采样”以及“如何利用”收集到的样本。
文章中提议86个可能的着陆地点,主要集中在古昔平原和乌托邦平原,这些地区涵盖多种地质环境,例如古代海岸线、三角洲、古湖泊和峡谷系统,为潜在远古生命的起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团队承诺研究如何识别、生物标志物在哪里可以找到以及如何保存,采用包括表面采样和钻探技术在内的多种采样方法。此外,文章强调需要开发专为检测生物标志物而设计的新仪器。
天问三号任务将携带通过国际合作开发的有效载荷,并与全球科学家合作,开展火星样本和探测数据的联合研究。
此外,中国还计划通过天问四号任务探索木星系统,以研究木星及其卫星的演化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