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来,经济合作是智中两国关系中最亮眼的部分,特别是贸易增长。从智利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日益多元化,除红酒外,樱桃、蓝莓、提子、猕猴桃、牛油果等智利水果也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。两国享受自由贸易带来的红利,贸易总额不断攀升,智利已成为中国进口鲜果的重要来源国。
然而,随着贸易额的增长,问题也逐渐显现。协侨部根据近期投诉事件分析发现,部分中国进口商在与智利出口商合作时,由于不熟悉智利的法律制度和商业习俗,仅凭中国式商业模式签订合作协议,甚至提前支付定金货款,却常因对方的不诚信行为蒙受损失,包括拖延发货、以次充好等。
文化差异是重要原因:中国商人注重诚信和情义,而智利商人更看重利益和法律。这种差异往往导致合作中的误解和纠纷。
巨额商业诈骗案件
协侨部近期收到两起超过50万美元的巨额商业诈骗投诉。在智利,追讨类似案件极为复杂。一旦对方更换法人或转移财产,案件往往陷入僵局。因此,协侨部提醒广大侨胞转告国内的亲朋好友,在智利这个法治化国家采购产品时,务必提高法律意识,避免重大经济损失。
协侨部建议
一、与本地供应商合作
- 切勿轻信小型贸易公司,尽量选择大型正规企业或水果种植园合作。在合作前,务必核实对方身份的真实性。
- 优先采用信用证或通过智利公证处分批次支票支付。
- 签订合同时,确保所有细节明确,并通过公证处公证。
- 如非大型正规企业,建议派人驻守跟踪管理每个环节。
二、与旅智中国籍供应商合作
- 签订中西文合作协议,支付定金时要求供应商提供中国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。
- 若遭遇同胞间的诈骗或犯罪,请保留完整证据并及时行动。
附:中国刑法相关规定
中国刑法规定,若外国人(包括中国公民)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外对中国公民实施犯罪,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,可在受害人中国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。因此,请勿误以为在国外对同胞实施犯罪即可逍遥法外。